52.第52章 都高升了

2015-10-13 作者: 小布童
  经过一个星期的小纷争,在三杨内阁的力挺之下,由张太皇太后最终拍板,八岁的朱祁镇终于登基为帝。

  宣德十年正月十日,登基大典隆重举行,一切风光不必赘述。八岁的孩子虽然还是贪玩,但智慧早开,已经通晓一些事理,倒也没有失了皇家的礼仪风范。

  为了表示朱祁镇才是皇位的合法顺位继承人,经内阁商议,新皇年号定为“正统”。按规矩,皇帝继位的第一年,还要使用先帝的年号,只有到了第二年,才能使用自己的年号,并称为某某年号元年。

  因此,大明朝廷现在还要用宣德年号,今年仍然被称为宣德十年。

  不管年号如何,这新皇毕竟年少,大臣们便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太后说:“祖宗之法不能坏。”坚决拒绝垂帘听政。

  不过,皇太后仍然暂时发号施令。张太后一向贤明有德,下旨罢除一切不急之务,斥宫中玩好之物,尽心劝皇帝向学。但凡朝廷大政,群臣上奏至太后,太后全部让送往内阁,待内阁议决后方才施行,充分显示了对辅政大臣的尊重。

  当然,大臣们心里也清楚,虽然太后做此姿态,但这奏疏还必须先送到太后那里,而不能直接送往内阁。太后姿态端正,大臣们也要端正态度,不能无视太后的存在。

  好在太后贤达,没有私心。比如太后的兄长彭城伯张昶,颇为干练,在朝野素有贤名,但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太后下令,不许彭城伯与闻国事。内阁大臣一力推荐,请为彭城伯安排职务,太后坚决不许。一时之间,太后威望直线飙升,大家对太后心服口服,极为尊崇。

  和平解决了太后和大臣之间的执政矛盾,大家便将注意力转移到朝政上来。新皇继位,少不得要大赦天下,对有功人员,该赏的赏,该提拔的提拔,以示恩宠,收拢人心。

  宣德十年正月十八日,朝廷首先对镇守宦官作出安排,传敕浙江等省三司:原来曾派遣内官张达等人去你们那里镇守,特旨安抚军民,提防贼寇。现在奏报说你们那里军民都已经太平安宁,就让张达他们都回京另外安排工作。原来跟随张达等人听差的官兵随从,也都发回原来所属的卫所,继续服役。最后又对各省安抚一番,务必要保持太平盛世,莫生民患。

  宣德十年正月二十八日,内阁奏陈初政合行事宜:其一,整饬内外兵务;其二,南京重地,宜置参赞;其三,山东、江西、湖广、河南灾荒,宜重臣镇守;其四,备边宜给马骑操;其五,校尉宜减,仍堂上官戒约;其六,考察内外文职。

  张太皇太后一一照准,并由小皇帝发出诏命,令全部施行。

  宣德十年二月初六,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这个事情没啥争议的,理所当然。张氏从永乐朝的媳妇开始参与宫中生活,在洪熙朝当上皇后,在宣德朝做了太后,如今到了正统朝,成了人人尊敬的太皇太后,其中的风光与苦楚,或许只有张太皇太后自己知道了。

  此后,朝廷又连番颁布许多诏令。三月敕谕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及刑科给事中:人命至重,死者不可复生。自今凡死罪临决之际,必须三次复奏明白,然后加刑。违者处以重罪。死罪临决必三复奏的颁布,适度减少了冤案错案的发生,在民间引来一片叫好之声。

  四月,朝廷下令考察地方官吏,举贤任能,淘汰昏庸。山东济南府武定州刘知县教化有功,考功优秀,就地擢升为济南府通判;济南府通判擢升为济南府同知;济南府同知致仕退休;济南府知府杨谊改任顺天府府丞。府丞虽然不是主官了,但顺天府乃是京师要地,而且府丞的品级也比济南府知府略高一些,所以终归还是升了。

  原山东提刑按察使司提学佥事薛瑄,和李之郎前世历史上比起来,提前六年破格擢升为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大理寺负责司法,而薛瑄此前多次任监察御史,惩治不少贪官污吏,且素有清名,民间有薛青天之称,在大家看来,这大理寺少卿的职位,也正合了他的特长。

  翰林院编修李应庚勤勉用事,擢升为翰林院侍读。翰林院是清贵之地,虽然各级职位品级不高,但前途却是大大的辉煌。只要正儿八经的翰林院官员,哪怕慢慢熬,至少也能熬到一任封疆大吏。更关键的是,翰林院正渐渐成为进入内阁的必由之路。虽然大明开国不是很久,还有一些阁老并非翰林院出身,但这个趋势却是谁都看得明白的。

  和李应庚同科的状元马愉,已经升任侍读学士,半只脚踏入了内阁;而下一科的状元曹鼐,也升任翰林院侍讲,特旨锡三品章服,恩宠无量。

  这侍读虽然和侍讲同是正六品,但实际上侍讲却是要比侍读略高一些。汉字实在是一种艺术,也让中国人养成了咬文嚼字的习惯,你还在“读”呢,人家都已经“讲”了,显然你这学问是不如人家的。

  不管怎么说,凡是和李之郎沾边的这些官员们,似乎都得到了高升。就连王振,此时也是意气风发,好不威风。

  啥?你说王振和李之郎不沾边?错了!王振没有用李之郎的故事哄太子爷开心吗?太子爷当初不是一口许诺王振和李之郎同时升职么?

  王振的升职眼下就可以兑现,李之郎的内阁首辅当然是着眼于未来。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祁镇继位成了新皇,原来的东宫局郎王振也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如今王振走在宫中,腰也挺了,脸色也肃穆了不少。

  想想以前,在宫中行走的时候往往是弯着腰,咧着嘴,见了领导哈哈腰,见了“同事”笑眯眯。王振明白,就算自己再深得太子爷宠幸,可太子爷毕竟不是皇上,自己的生死随时都在宣德皇帝的一念之间。而宣德皇帝重情重义,这宫中的许多老人都能和宣德皇帝说句话。自己若不收敛一些,指不定哪天谁歪歪嘴,惹得宣德皇帝一怒之下,莫说什么权势什么前程,恐怕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