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穿越:2014 > 第319章 专业用户的反馈

第319章 专业用户的反馈

2023-08-01 作者: 猪熊
  第319章 专业用户的反馈

  林灰不但很随和,而且从不给人距离感。

  接触林灰之后胡欣似乎才理解“有才的人有脾气,有大才的人没脾气”这句话。

  这个角度来衡量的话,林灰无疑就是有大才的。

  林灰不知道胡欣内心深处的想法。

  事实上待人尊重只是周围潜移默化的影响。

  林灰虽然是穿越者,但又不是孤儿,不缺家教。

  能和刚刚为自己工作的人简单聊几句当然不是什么稀奇的原因。

  更何况这些人还都是记者啊。

  而且还是最优秀的记者。

  称这些记者为最优秀的记者毫不夸张。

  虽然《数字青年》这个报刊听上去很像是一些普通电子杂志。

  但林灰知道的,《数字青年》这个刊物可是《中國青年报》的子刊之一。

  也就是说此次采访的林灰的众多记者都是《中國青年报》的记者。

  《中國青年报》可是正儿八经的tuan子直属机关报。

  在官方报刊中的地位虽然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官/方报刊以及军方的jf军报相比的分量还要差一些。

  但其地位也是相当之高的。

  能在这样超然地位的报社中充当记者想来水平也应该是很高的。

  记者是什么?
  那都是林灰的客户啊。

  为什么将这些人称之为客户呢。

  要知道南风APP的核心算法生成式文本摘要这项算法虽然基本上能通吃所有的文本概要性处理的场景。

  但林灰最开始搞南风APP的时候只是单纯的想搞一个新闻摘要软件用来对标雅虎新闻摘要这个软件的。

  亦即林灰最开始的初心还是新闻处理,至于其余场景的文本处理很大程度只是搂草打兔子。

  在林灰着眼于新闻处理的情况下,记者自然是林灰的客户抑或是潜在用户。

  此时这些优秀的记者则是林灰眼中的优质客户。

  南风APP上线有一段时间了,专业模式也卖出去不少份了。

  但林灰记得最开始南风APP这个软件上线的时候其实还是很仓促的。

  当时林灰只是大致进行了一下市场调查,并没有太深入进行市场调查。

  甚至于对专业模式的定价很大程度都是摸着雅虎过河。

  即便林灰在南风APP正式上线之后,没少留心在南风APP里进行评论的用户。

  因为采纳了南风APP评论区下面用户的评论。

  林灰在南风APP的基础上又弄一个更符合专业人员使用习惯的专业模式。

  在这个版本中林灰取消了专业模式下汉字新闻单次一万字的输入限制。

  但这依旧是不够的。

  林灰还需要倾听专业人士的专业反馈。

  毕竟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有这么样的一些优秀记者送上门来。

  而且林灰在采访之前还特别留意到此次采访林灰的记者中还有专门从事文字编辑的记者。

  对于这样的机会林灰怎么能错过呢。

  通过一番攀谈林灰知道了此次和胡欣随行的那名文字编辑名叫邱佳纯。

  一个看起来略带腼腆的女孩,看起来岁数比胡欣要小一些,大概二十多岁的样子。

  尽管看起来略带腼腆,但到底是新闻工作者。

  林灰向她征求意见的时候,她还是说出了她的看法。

  她建议林灰在专业模式中引入多条新闻处理的能力。

  说实话这不是林灰第一次收到这个建议了。

  此前林灰已经不止听过一个用户就这方面进行过建议了。

  当时林灰在南风APP的评论区里面就看到有不少人建议开发者加入多条新闻处理的这个功能。

  但林灰记得当时评论区里面对于要不要有多条新闻处理这个功能这些人却出现很大的分歧的,甚至出现了隔空掐架。

  支持者认为多任务处理能力能提高工作效率;
  反对者则认为多任务处理容易分神,会影响工作时的专注度。

  当时软件的评论区撕得很厉害,再加上受限于技术问题。

  林灰当初的做法是选择了将这个争议点维持现状。

  毕竟不用在多任务方面做文章,即便是要搞专业模式,林灰的工作量也少了很多。

  原本以为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现在切实接触到林灰嘴里的优秀客户之后。

  所听到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新增多任务处理。

  这就比较尴尬了。

  不过以林灰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完美的性格是不可能轻言回避的。

  既然林灰发问了,那就一定要搞清楚记者中主要从事文字编辑一类工作的人到底是为什么需要多任务处理呢。

  据邱佳纯所讲,文字编辑在处理新闻原始文稿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是仅仅处理一个人的访问材料。

  而是要把很多同类的新闻进行处理。

  就比如说青年竞赛的一次的活动。

  在活动进行访问的时候往往会采访很多不同的参赛选手。

  在实际进行处理的时候就必须将这些选手的参赛选手的发言进行分开处理。

  这个过程如果摘要没有多任务机制的话往往需要耗时良久。

  因此邱佳纯向林灰建议增加多任务处理这个功能。

  至于说用户关于要不要增加多任务处理模式的分歧。

  邱佳纯觉得林灰如果对这件事难以取舍的话。

  不妨干脆把决策权交给用户。

  在南风APP的专业模式中开放多任务处理模式开关。

  对于认为多任务处理影响专注的用户可以选择不开启相应的多任务模式。

  而对多任务处理有需求的用户可以选择开启相应的多任务模式。

  认真听了邱佳纯的诉求。

  林灰了解到邱佳纯的诉求基本都是围绕着多任务处理进行阐述的。

  实际上在南风APP里引入多任务处理倒是不麻烦。

  甚至于林灰可以南风APP变得比邱佳纯设想的还要高效百倍千倍。

  但很多时候技术的发展也不能不考虑对社会的影响。

  一项技术真的一夜之间突飞猛进会带来很多社会方面的问题。

  就比如说像新闻摘要这个软件,如果真的一夕之间效率提高百倍千倍。

  那很多像邱佳纯这样的纯粹的文字方面的新闻工作人员很可能直接原地失业。

  另外,很多东西林灰如果要搬运出来的话终归还是要考虑搬运的合理性的。

  在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的长线发展这方面林灰已经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规划并且付诸于实际行动。

  但这些依然是不够的。

  就算一时技术有先进性,但一旦固步自封的话那终将还是会被紧随其后的对手不断赶超。

  总之,要居安思危。

  依托于林灰自己申报的以及收购来的专利。

  林灰目前已经在世界文本摘要这方面是占尽先机。

  纵然林灰是占尽先机,也只能比较合理的将生成式文本摘要技术发展(合理搬运)到第五代。

  仅仅是第五代生成式文本摘要技术在很多应用场景该技术依然会出现局限性。

  就拿新闻/文本摘要多任务处理这方面来说吧。

  第五代生成式文本摘要就不能够很好的胜任这方面的应用。

  事实上不光是第五代生成式文本摘要算法处理多任务新闻摘要比较麻烦。

  再往后的生成式摘要算法处理多任务新闻摘要也不容易。

  想要依靠纯粹的生成式文本摘要这方面的算法想实现多任务的新闻处理几乎不可能做到。

  即便是技术领域,也很少出现一招鲜吃遍天下的情况。

  想要实现对新闻多任务高效处理的话。

  或许要等到人工智能成熟之后。

  人工智能成熟会带动很多原来遇到瓶颈的领域腾飞。

  这其中就包括文本摘要这方面。

  当人工智能成熟之后,像文本摘要这样的自然语言处理项目不仅会衍生出新的可能。

  而且用户在进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所需要的成本也会迅速下跌。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一美好前景的实现显然还需要很长时间。

  尤其是这个时空很多机器学习这方面的进展并没有前世那个时空进展的迅速。

  现在空有机器学习的概念,深度学习却还要差得远。

  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

  某种程度上来讲,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子集。

  想要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文本摘要方面多任务的进展暂时不现实。

  毕竟林灰还需要不短不长的一段时间进行一些深度学习理论方面的基建。

  至于说目前的话,如果想要实现多任务文本摘要。

  唯一比较可行的方法只能是借助于大数据调教新闻摘要技术。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使得生成式摘要算法有搞定新闻的多任务处理。

  为什么训练生成式摘要算法这件事情涉及到了大数据呢?

  事实上算法不是空中楼阁,一般都需要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长期摸索。

  一个优秀模型、算法的诞生更是少不了不断的调试探索。

  通常情况下,一次次的调试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之所以所通常情况下。

  是因为有些直觉超级牛比的大佬参与的模型/算法调试过程会有例外。

  这些大佬有时不依靠数据,依靠直觉也能微操到效率很高的状态。

  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数据的重要性。

  大佬的直觉很大程度上应该也是长期处理数据所形成的经验。

  总之,数据是相当重要的。

  而大数据的核心在于利用数据的价值。

  在算法的调校过程中合理利用大数据以及大数据的一些研究规律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像生成式文本摘要这样一个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机器学习算法想要取得长足发展更是离不开大数据方面的助力。

  虽然利用大数据调校生成式文本摘要只能说是大数据的一个简单应用。

  但依靠大数据训练调校算法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林灰估计按照正常的科研进度。

  用大数据将能处理多任务新闻的摘要算法搞出来起码也要一两月之后。

  虽然林灰的前世的资料里面大概率就有现成的能够完美胜任多任务新闻摘要的算法。

  但林灰觉得还是科学搬运比较好。

  总之近期进行搬运是不可能的。

  林灰最近已经搞出太多动静了。

  如果短时间内又去涉足大数据这方面指不定又生出什么枝节。

  虽然即便是林灰照常搬运的话也不一定有人会质疑林灰技术的水平。

  毕竟现在文本摘要这方面由于林灰遥遥领先。

  很多追赶者可能已经处于找不到北的麻木状态了。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就算有所动作这些人也未必能追得上林灰的脚步。

  但正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对手的麻木不是林灰肆意妄为的理由。

  有些事情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一次不遵守正常技术演进顺序的逻辑的搬运让林灰尝到甜头的话。

  林灰不敢保证今后不会继续遵守客观事实规律。

  毕竟鱼塘炸鱼的诱惑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但这种“爽”结伴而来的代价是危险。

  不遵守客观规律搞风搞雨的话是十分危险的。

  或许一次两次不合逻辑的搬运不会引入注目。

  但长此以往的话难免不会翻车。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稳妥起见,还是遵照客观逻辑比较好。

  细水长流才是王道。

  一不小心翻车就不好了。

  总之,纵然林灰前世的企业级硬盘里一定有调校好的能完美胜任多新闻处理的算法。

  林灰也没动心思将这样的算法搬运出来。

  至少短时间内林灰没有这样的念头。

  林灰现在学术方面要做的只能是在生成式摘要算法这个方向深耕。

  尽管生成式摘要算法这个方向看起来似乎很不值得一提。

  但其背后却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宏大世界。

  从这个宏大的研究领域林灰相信他能到达相当高的学术高度。

  前不久在该方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提名也说明了该方向的正确性。

  总之,林灰丝毫不怀疑自己路线的选择。

  此前林灰在此之前已经有过很多这方面的思考了。

  林灰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重来一遭,林灰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信息资源。

  依靠这些信息做出的决断,林灰相信他选择的方向的正确性。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