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第142章 :买了毛驴

2015-01-07 作者: 七夕烟
  杨氏和冯氏是下午回来的,驾着一辆毛驴车子,跌跌撞撞的赶路着,小宝正在门外和福儿玩闹,眼尖瞧见了,立马大声喊着:“娘她们回来了,还买了驴车呢。”

  房间里的张沁儿和张乐儿也忙走出门,去看今天买的驴车来。

  驾车的人是杨氏,她今天才现学现卖的,手法还不太稳,加上才和驴子接触不久,不知道驴子的脾性,所以这一路上赶车颇为吃力。

  到了家门口,才将车停下,杨氏长长的呼吸着,说:“这赶车也太累了,好在你田爷爷他帮着选了一头好驴子又帮着赶到村里,这才让我接手赶到这边来。”

  张沁儿打量着这头毛驴,看样子比田老头家的那头要年轻些,应该才成年不久的样子,因为对环境不熟,看上去有些没精打采。

  “这头驴子一共只买了九两银子,说是因为算是一头小毛驴,还不能太干活,得养一两个月才行,我想着反正如今家里的地也不多,只是偶尔来回县城要用,就没有计较了,再者我也去问过你爹了,你爹也赞同买毛驴,说他在县城做事,家里就我们这几个妇孺,明年也不必租田种地,买了牛也没有大的用处,还不如毛驴跑的快。”

  杨氏欢快的说着,可见她对家里的新成员很是满意,又说:“今天可巧了,去买毛驴的时候恰好碰到有人家过来卖猪仔,我当即就买了一头,你三婶也买了一头。”

  杨氏这么说,大家才把目光从毛驴身上移开,才发现车里放着两个竹筐,里面各自放着一头断奶不久的猪仔,此时正哼唧哼唧着,和毛驴一样,因为刚来了新的环境,有些没精打采。

  “哇!我们家也有猪了?太好了!”小宝顿时欢呼起来,他趴在车辕上,双眼盯着那竹筐里的小猪,那手指去碰触着猪仔,仰天看着冯氏,问着:“娘,我们家是哪头?”

  冯氏就笑着指着右边的那头,说:“这是我们家的,身上有黑色的花纹呢。”

  “早就想养猪了,一直愁着没地方买,这次正是运气好。”杨氏笑着把自家的小猪提起,说:“我还得赶紧收拾猪圈出来呢。”

  冯氏也提着自家的猪仔,笑着说:“就是晚了些,要是早一个月养上,没准到了过年能够杀了呢。”

  因为也要回去准备猪圈和喂食的事情,就带着张乐儿和小宝回去忙活着了。

  张沁儿没有闲着,带着好奇的福儿跟在杨氏的身后,看着杨氏从柴房拿了一大把的干草和松针混合物,选了一间猪圈,先把干草铺上,这才把竹筐打开,放出里面的猪仔来。

  家里没有种稻子,也没有种麦子,只好用干草代替,杨氏看着猪仔好奇的拱着干草,不由得笑了,说:“还得拿一个猪食盆来。”

  猪食盆最好是木质或者坚硬的石头,猪在吃东西的时候也喜欢拿嘴去拱,用陶器的话,很容易弄坏了。

  福儿对于自家多了两个动物,很是高兴,她看完猪仔之后,就去围着那头毛驴,又好奇,又不好接近,怕被毛驴踢,而那毛驴时而打着响鼻,更是让福儿添了一丝害怕。

  “福儿,你来给它草吃。”

  张沁儿递给福儿一把新鲜的青草,示意她递到毛驴的嘴前,福儿起初有些害怕,不太敢,在张沁儿目光的鼓励下,她接过青草递给毛驴,嘴里还说着:“给你吃。”

  毛驴先是拿鼻子嗅了嗅,然后才张开嘴,一口就咬住福儿手里的青草,福儿吃了一惊,忙松手,看着毛驴把青草全部吃下去。

  “它吃了,姐!”福儿兴奋的囔着。

  “以后有了它,就不用娘一个人辛苦的磨豆子了。”张沁儿笑着说,毛驴可是推磨专家啊,能干的活一点儿也不比牛少多少。

  杨氏已经安顿好猪仔了,并且给了它一顿好的吃,猪仔是需要精养的,等成年之后,就可以杂食了,剩饭剩菜或者猪草煮熟,都是可以喂猪的。

  家里买了毛驴还买了猪,杨氏也是异常的兴奋,她甚至说:“沁儿,以后你要上山去摘什么东西,就牵着毛驴去,还给你帮你驮东西,省的你那肩膀都勒红了。”

  “还是娘想的周到啊!”张沁儿笑嘻嘻的恭维着,又问:“娘,我要你买的棉线买了吗?”

  杨氏说:“买了,你等等,我拿给你看。”

  说着回身拿了一大把棉线出来,嘴里还唠叨着:“我说你这个孩子,没事要买这么粗的棉线做什么?纳鞋底都不用这么粗的线呢。”

  “做灯芯啊。”张沁儿接过棉线,仔细的打量着,倒颇符合她的要求,于是抽出三根线来,按照前世中的记忆开始编织,她要把这三根线编织成一股线,一来是加粗灯芯,二来是为了更好的燃烧灯芯。

  此时传统的蜡烛有一个弊端,就是需要频繁的剪掉烧焦的灯芯,唐朝的李商隐则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

  就充分说明了点燃蜡烛之后需要频繁的用剪刀剪掉烧黑烧焦的灯芯,在大户人家,有专门的奴仆做这事,而小户人家则需要自己动手,这样很是不便。

  而张沁儿编织的就是前世已经广泛应用的法子,虽然三根线编织成一股线,但是燃烧受热时线条就会散开,从而能够更好的焚烧发黑发焦的灯芯,不需要人为的动手了。

  杨氏只当张沁儿说笑呢,那蜡烛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出来的?就说:“这些棉线还是我让杂货店的伙计找了半天,才找到的,一般人鲜少用这样粗散的棉线,不过我说沁儿,你还真能做出蜡烛来?就那些乌桕籽?”

  “娘,你还不信我啊,那你就等着吧,明天我就给你看成果。”张沁儿不欲和杨氏多说,反正到时候让杨氏看到成果就行了。

  没等到第二天,张沁儿编织几根灯芯之后,就已经忍不住想尝试一番了,她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开始点火,把陶器直接放在小炉子上,用小火慢慢的把蜡油融化,等蜡油完全融化之后,先将灯芯放入里面蘸一蘸,随即拿出来,灯芯因为蜡油的缘故就变得有些硬,这个时候放入准备好的竹筒中,就不容易歪倒和变形了,做好的蜡烛灯芯就是笔直的一条线。

  接下来自然就是用勺子把融化的蜡油小心的倒如竹筒中,等待凝固就是成品了。

  一连做了好几十根蜡烛,直到陶器中备好的蜡油全部用完,张沁儿这才满足的露出一个笑容,接下来就等待冷却凝固了。

  “沁儿,该吃饭了,怎么还呆在那房间?福儿去洗手。”门外传来杨氏的声音,她端着两碗菜走过,摆在堂屋的桌子上。

  “哎,就来!”张沁儿应着,出门和福儿一块儿洗手,然后才到堂屋去,一看桌上的饭菜,还挺不错的,杨氏买了一斤肉回来改善生活。

  昏暗的油灯摆在桌子上,将堂屋照亮,虽然光线不甚明晰,却异常的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杨氏已经把饭都装好了,看见她们两个,就招呼着过来吃饭。

  饭间,杨氏就说:“那榨油坊说我们这次送去的茶树籽太多,需要几天的功夫,约好三日后再去县城拿油回来的。”

  张沁儿点头,表示知道了,这次赶上茶树籽成熟的旺季,一家老小发动,的确是捡了不少的茶树籽,不只是他们家,村里别的人家这会儿也开始往县城榨油坊送茶籽榨油了,估计榨油坊正是繁忙的时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