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多尔衮之死3

2014-11-24 作者: 如烟往事
  第50章多尔衮之死3

  苏克萨哈,叶赫那拉氏,和慈禧太后是同一家族,满洲正白旗,股民类型:嗅觉敏锐型。在多尔衮时期,他是多尔衮的亲信,睿亲王府的大红人。多尔衮一死,他嗅觉就立刻发挥了作用,他十分敏锐的意识到了顺治皇帝对多尔衮的不满。

  于是苏克萨哈同志毫不犹豫地就把投资的对象转移到了顺治皇帝的身上。这时候,苏克萨哈主动揭发多尔衮生前蓄谋篡位,死后龙袍随葬。顺治皇帝龙颜大悦,苏克萨哈一步登天了,受到了重用。

  一看苏克萨哈的投资发了大财,大伙纷纷过来想分一杯羹。其中最有权威性的,是济尔哈朗。同是摄政王,在此前的7年里,济尔哈朗在多尔衮面前,唯唯诺诺,加倍小心,装了好几年的孙子,还是免不了受排斥受打击的命运。他有充分的理由来清算多尔衮。

  此时的济尔哈朗,是朝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亲王。济尔哈朗是个老江湖,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如果说苏克萨哈是短线操作,济尔哈朗就是长线投资者,他一直是坚定的保皇派。

  他比短线投资者苏克萨哈考虑问题要全面的多,他意识到,鉴于多尔衮在朝中经营7年,势力仍然非常庞大,要彻底清算多尔衮,那么对于多尔衮的势力必须要分化瓦解,有区别进行对待,既要拉拢一部分人,又要打击一部分人。

  对于一些地位不太高(相对)又依附多尔衮的人,济尔哈朗采取坚决的手段进行打击。于是,固山贝子兼吏部尚书巩阿岱、曾经打小报告的何洛会、镇国公锡翰、以“党附睿王,媾陷忠良”等16条大罪被杀;依附多尔衮的两位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在编《太宗实录》时,被认为有美化多尔衮丑化皇太极的行为,被杀,抄家;固山额真拜音图也受到牵连,被削爵、幽禁,黜去宗籍(废除宗室资格)。

  该打击的要打击,该拉拢的也不能含糊,济尔哈朗深谙政治斗争的精髓。在坚决打击一些小鱼小虾的同时,济尔哈朗拉拢了当时的理政三王。

  多尔衮生前是摄政王,大清朝实际上的一把手,一直做了7年。和多尔衮一起共事的二把手,一开始是济尔哈朗,后来多尔衮把济尔哈朗换成了多铎。多铎死了之后,多尔衮自己也不可能干完所有的活,所以多尔衮提拔了三个人帮着他干活,分别是: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他们三个人被称为理政三王,这三个人排名基本不分先后,大致相当于并列二把手。

  这三个人的权利很大,又是宗室,地位很高,要想一下子把他们给排斥掉,不太可能,说不定狗急了跳墙还得被反戈一击。所以济尔哈朗对他们三个人采取了拉拢的手段。

  虽然这三个人都是多尔衮提拔的,但是要说明的是,这三个人绝对<font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font-size:0;overflow:hidden;width:20px;">’)最快:</font>不是什么死忠分子,他们也是非常识时务的资深股民。他们深知多尔衮一派大势已去,就迅速转变投资方向。

  济尔哈朗联合理政三王,一起参劾多尔衮。列举了多尔衮的十六条大罪。

  其中主要是四点:

  第一,顺治皇帝继位的时候,按规定应该是两个人共同辅政,但是多尔衮排除了济尔哈朗自己单独掌权,这不对。

  第二个问题,多尔衮所用的仪仗、音乐、侍从与皇帝无异,多尔衮的王府同皇宫一样大小,并私用皇帝才能用的八补黄袍和大东珠,还用黑貂的褂殉葬。

  第三,多尔衮私自散布皇太极称帝是违背太祖本意而自立的。这是谎言。

  第四,逼死肃亲王豪格,迎纳豪格之妃。

  而且他们说的非常可怜,“臣等从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人告。今谨冒死奏闻,伏愿皇上加速乾断。”

  人家都死了,还冒死奏闻。这么说话也不嫌咬了舌头。。。。

  有了苏克萨哈和这几个大佬的揭发,顺治皇帝非常高兴。多尔衮死后一个月,按照清朝的皇帝亲政制度,顺治皇帝已经亲政。所以现在顺治手上是很有权力的。

  大家如此配合,顺治也不客气。

  顺治这个人,前面说过,他很叛逆。十四岁,正是叛逆的年纪,多尔衮把他看成自己的晚辈,所以态度不太恭敬。而顺治这个人,自尊心还特别强,他很在乎自己的面子。

  你指望一个十四岁的小屁孩有大政治家的心胸,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顺治对多尔衮的事情,做的很绝。

  他不顾前面一个多月前刚刚封的这个义皇帝的称号,马上下令削去多尔衮亲王的爵位、撤掉他在太庙的祭祀牌位、取消睿亲王的谥号和宗室身份、抄家籍没财产入宫,就如同预先彩排的一样。

  转眼之间,多尔衮从一个堂堂的大英雄就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

  这还不算,为了进一步发泄不满,他还下令毁掉多尔衮的坟墓(我认为这点做的非常不厚道),由于清朝初年都是采取火葬,所以多尔衮坟墓里头是葬着他的骨灰,多尔衮被挫骨扬灰。

  至于多尔衮坟墓里的陪葬品,金银珠宝之类的,那些帮顺治干活的大臣,自然是要收取点劳务费的。鉴于国家比较穷,大家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这些陪葬品被一抢而空。

  清算完多尔衮之后,该福临干活了。

  虽然福临很不喜欢多尔衮,但是不得不承认,福临心里是很清楚多尔衮对于大清是有大功的。

  福临是个很有自尊心的,这个自尊心不仅体现在他对多尔衮的不满上,还体现在他从小就非常有主见,更重要的是,这个自尊心也让他心里还憋着另外一股气:他一定要在成就上超过多尔衮。

  所以福临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

  在多尔衮没死之前,多尔衮还是比较重视对于福临的教育的,为他请了三满两汉老师。但是由于顺治过于叛逆,顺治的骑射的基本功倒是很扎实(玩出来的结果),文化知识就比较欠缺了。

  在亲政之后,很想有一番作为的顺治发现他连很多奏折都看不懂,很难堪,要想超过多尔衮简直是天方夜谭。

  人生绝不服输,尤其是对多尔衮!就算你死了,也要把你比下去。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顺治同学还是决心要恶补文化知识。

  于是,大清朝的皇宫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情况,在多尔衮死之前,顺治每天除了玩还是玩。而等到顺治登基之后,虽然每天忙得要死,要处理很多政事。但是他仍然天不亮就起床读书,为了背诵一些名篇名著,经常彻夜不睡,汲取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不断完善他的统治方法和手段。(诸位不努力的同学请自动面壁去)

  由于满族成立的时间并不长,自然不太可能有很多名著给顺治读,就连满洲人的兵法教科书《三国演义》都是汉人的。于是很想恶补文化知识的顺治皇帝自然只能读很多汉人写的书。久而久之,顺治竟然成了一个汉化很深的皇帝。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话一点不假。

  拜各种野史戏说所赐,大家对顺治最熟悉的是他的风流韵事,还有出家当和尚的传说,以致大家对顺治有比较大的误解,认为这是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皇帝。但是,不得不说,顺治绝不是一个只沉浸在儿女私情中的皇帝。

  前面说过,因为多尔衮的缘故,顺治这个人,虽然存在浮躁易怒、任性放纵的顽症,但是同时他也是胸怀大志富于进取。要不他也不玩命看书了。

  因此,顺治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不是小有作为,而是大有作为。

  主要体现在:

  在军事上,面对全国蜂起的战乱,他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重抚轻剿的策略,大胆放手地任用汉族降官,稳定了国内局势。(当然这一点也和他汉化程度比较深有关)

  在政治上,他整顿吏治、严惩贪官,力求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机构。

  在经济上,他招抚流民,鼓励开荒,减轻百姓的负担,连各地向皇上进贡土特产品也下令免除,救灾救荒,大力发展生产。(这些基本都是废话,因为有点作为的皇帝都差不多)

  这些都是后话,顺治首要面临的问题,还是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上去不太难(明朝已经没多少根据地了),实际上很不容易。

  朱由榔虽然几乎快逃到外国去了,但是,有几个猛人的出现,改变了力量对比。

  本文由小说“”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