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下一个目标, 张献忠

2014-11-24 作者: 如烟往事
  第24章下一个目标,张献忠

  大清一边搞内政的时候,军事斗争也没闲着。

  在解决了李自成和弘光的问题之后,下一步自然是另外一个人:张献忠。

  要说为什么一年多之后才开始收拾张献忠,并不是清政府看张献忠特别顺眼,而是张献忠躲在四川,有南明和大顺帮着他挡枪子。

  张献忠,陕西延安府人,字秉忠,号敬轩,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出生。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比较有争议的。反映在他的个人简历上,非常明显。

  我们先从他的少年时代开始讲起。

  鉴于这个人和李自成齐名,所以成名之后,总会有人来整理其少年时期的材料,而张献忠先生比较特殊,他少年时期的材料,似乎太多了点。

  就成分而言,有人说,他家世代务农,有人说,他家是从商的,也有人说,他是世家后代,还有人说,他是读书出身。最后有人说,他给政府打工,当过捕快。

  无论是务农、读书、从商、世家、打工,就算假设全都干过,可以确定的是,都没干长,总之最后从了军。

  应该说,这个张献忠,还是很有点经济头脑的,据说,他在从军的时候,还顺便干点副业,包括抢劫等等。

  这种兼职行为,应该是比较危险的,常在河里走,毕竟要湿鞋,张献忠同志终于被揭发了,他被关进监狱,经过审判,可能是平时兼职干得太多,判了个死刑。

  关键时刻,一位总兵偶尔遇见了他,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求了个情,把他给放了。应该说这个总兵的眼光还是比较准的。

  另外这位给明朝打工的总兵,很有必要再提一下,这位总兵叫陈洪范,这人把大明实在坑的实在不轻。诸位如果还记得,前面被弘光皇帝派过去谈判的除了左懋第还有这哥们,后来潞王派过去谈判的还是这哥们,谈判不成还给策反了,最后率领清军占领了杭州。

  陈洪范的感觉还是很准的,张献忠的确是个人才,造反的人才。你说他是不是个坑?

  在崇祯三年(1630),那时,王嘉胤造反,路过他家乡,张献忠就带了一帮人,加入了队伍。

  张献忠造反的革命史,我这边就不多说了,值得提一下的是这哥们十分反复,投降再反的次数超过十次,具体细节可以看明朝的史书。其他按照俗套的说法,无非就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张献忠同志顺天应命,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滔天大势。

  总之最后的结果是,1643年,张献忠在武昌建立了政权,然后转战湖北和湖南,在湖南的时候,老张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了一把湖南的老百姓。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张献忠乘着天下大乱,忙着和大明朝的残余部队作战,1644年8月攻入成都,杀死四川巡抚,十一月在成都登基成为大西皇帝。手下有精兵号称60万(实际估计在十几万左右),由于兵多将广,他很快控制了四川。

  在抢劫生涯中,老张转战数省,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老张在四川称帝之后,由于四川实在是比较穷的地方,估计征税也征不了多少,远没有抢劫来得快,所以他大笔一挥,免掉边境三年的租赋。

  从张献忠造反这件事情来看,张献忠这个人,是个不怕死的投机分子。

  首先,这个人造反的动机不是吃不饱饭,这个人因为经常搞副业,生活过的还是比较滋润的。所以他是不太会在乎吃不饱饭的老百姓的。

  其次,从这个人反复投降十几次的情况和经常对明朝背后捅刀子的情况来看,什么感恩义气道德在他眼里是不值得一提的,他只相信暴力。

  第三,对这个人来讲,造反虽然风险很高(杀头),但是利润也大,作为一个投机分子,他不怕风险。他也应该比较痛恨花天酒地的贵族,他之所以要推翻,是因为自己也想做这样子的人。

  历史告诉我们,完全不讲道义的人,是不会受到欢迎的。不讲道义的次数多了,所有的人都不会再和你讲道义。

  所以讨厌张献忠的人是比较多的。

  南明,由于张献忠这个人反复投降,大明实在是已经对他不报希望,而且在满清入关的时候,张<font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font-size:0;overflow:hidden;width:20px;">看书*:”网灵异”</font>献忠在攻打湖南和四川,属于典型的背后捅刀子。

  而且张献忠这个人,还特别看不顺眼明朝的官绅,用现在话说,这人可能有点愤青,对于既得利益集团极为仇视。那么他眼里的既得利益集团是哪些呢,主要包括明朝各地的藩王以及明朝的官吏(不管是清官还是贪官,只要是官),还有他们的家属。。。

  所以他攻下一个地方,藩王肯定是逃不了的,没说的,咔嚓。当官的被他捉住,也是没有活命机会的,咔擦,不管你投降不投降(所以搞到最后也没人会投降,反正都是个死)。

  另外,你家里的人要是有当官的,那对不起,你也完蛋了,没说的,咔擦。比如杨昌嗣曾经围剿过起义军,这个时候早就已经死了。杨昌嗣的老家在老家常德府武陵县,结果这个地方被张献忠攻下来以后,他诛灭了杨昌嗣的九族,挖了杨昌嗣的祖坟,手下的只要能抓住一个姓杨的,赏银十两,至于抓到杨昌嗣的子孙,那就发财了,赏千金。

  后世很多史料,记载张献忠是个杀人魔王,四川人几乎被杀光,关于这一点后来我们将详细讨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老张是没有底线,不遵守任何规则的,喜欢乱杀人发泄的事实是存在的。

  鉴于老张同志的阶级仇特别深,每到一个地方,先逃跑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做官的或者家里有人做官的。如果逃不掉的,甚至有直接吓死的。

  所以如果真的老张当上皇帝的话,明朝那些旧官僚想换身衣服继续当官?门都没有。

  如果这哥们当上纪委书记,估计天下就没有官敢贪了。

  鉴于此,南明早就把他作为第一个要消灭的阶级敌人来对待。

  大顺也很不喜欢张献忠,按理说,同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又是并肩作战过的,不应该搞得好像阶级敌人一样。这事情还得从崇祯八年的凤阳说起,李自成和张献忠打进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凤阳葬着朱元璋的祖宗,算是皇陵。张献忠俘获了在皇陵充当乐手的太监十二人。每次宴酒,张献忠就让这些小阉人为他吹吹打打。

  李自成同志看着很眼红,就向老张要。老张先是不给,李自成这个人也有点不依不挠,多次派兵上门来要。老张大怒,派人砸毁所有乐器,再把太监们送给李自成。李自成一怒之下,把十二个小太监给捅死了。由此,这两人就结下了梁子。

  至于清政府,所有中原大地上的势力,都要打,只不过是先后的问题而已。

  现在终于快要轮到张献忠了。

  之所以说快要轮到,那就是还没有轮到。之所以没有轮到,那和满清的一个习俗比较有关。

  要说这个习俗,还真让我们这些打工的同学们非常羡慕。

  满清大概到了六七月份的时候,八旗子弟可以享受避暑的待遇,基本上相当于中小学的暑假。这个时候一般他们不会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不会去抢劫的,除非面临特殊的任务。

  所以多铎的东征军六月份占领南京和杭州以后,暂时休养生息,除了根据地需要巩固以外,这也是个原因。

  而西部地区,本来应该是阿济格的任务。但大顺军的逃亡方向是往南京方向,所以阿济格就跟着大顺军一路追下去。

  从陕西追到了江西,杀死了大顺军的大将刘宗敏,俘虏了宋献策。

  阿济格运气格外好,由于发生了坑爹的左良玉同志“清君侧”的事件,后来一通折腾,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被黄得功打败,就顺势投降了阿济格。

  大顺是兵败如山倒,南明自己内部太坑爹,结果阿济格还没怎么出力,就立下了赫赫战功。

  要说阿济格这个人,比较勇猛,也比较没脑子。所以在一堆会打仗的满清贵族里面,也就是个不上不下的人。

  不过毕竟是多尔衮的同母哥哥,所以多尔衮上台之后,对于阿济格还是比较照顾,他和多铎一人统领一支军队,多铎就是没有多尔衮的帮忙,也会是一代名将,阿济格要是没有多尔衮,估计在历史书上的地位,会比路人甲稍微好一点。

  虽然阿济格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错误也没少犯,在追击大顺军的时候,比较激动,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经常容易传出虚假的信息,他的手下追击大顺军,可能是道听途书,在李自成没挂的时候就向他报告李自成挂了。

  结果他也没却核实这个信息,以为李自成真的挂了,就把这个喜讯报告给了政府。害的政府白庆祝了一场,十分没面子。

  不过李自成最终还是挂了,要说这个错误,也就是个信息误导,伤点面子,过去也就过去了。

  那么第二个错误,就比较严重了,那要是真追究起来,估计脑袋都保不住。

  这位仁兄立了不少功,自然要向朝廷请功。可能是到了六月份,比较着急回去避暑。当然朝廷也考虑到这一点,下了诏书让他班师回朝。但这位仁兄太过猴急,结果皇帝的诏书还没下来,这位仁兄就先行动了起来。

  同学们都听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那是指正在打仗的时候,战场上的机会瞬间即逝,没法请示。但你如果打完了,没什么事情了,你要还不听命令,那就是找死,除非你造反,否则送命是分分钟的事情。

  鉴于这个事情比较严重,多尔衮也很不爽,虽然阿济格立了不少功,但是为了敲打敲打他的这位哥哥,阿济格从亲王被降为郡王。事实上,这个教训也就是意思意思,不久阿济格又被升为亲王。历史会告诉我们,对于没脑子的人,这种敲打是远远不够的,阿济格完全没有领会到多尔衮的意思,后面阿济格终将为自己的没脑子而丧命。

  阿济格暂时被降了点罪,多铎要负责江南的事情,再次西征,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一个已经被忽视了比较久的人——豪格身上。

  以豪格过往的战功和能力,按理说在多尔衮对中原用兵的时候,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这位仁兄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为什么到现在才出场,若不是阿济格犯了错误,这哥们都快成打酱油的了,想当年和多尔衮争皇帝的时候这哥们还是个主角呢!

  这哥们被冷藏,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豪格和多尔衮不对付肯定是一个原因,谁让你和多尔衮争皇帝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死对头,政敌。

  但既然失败了,你消停消停,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事情。

  这哥们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为什么在争皇位的事情上是个失败者。

  争皇位失败,当然换做谁都不会甘心,但是鉴于多尔衮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如果是个成熟的人,那么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装孙子。

  多尔衮手中有权力,作为政敌,他不来惹你已经烧高香了,哪里还能搞出把柄落在他手里。

  但是这哥们不!他采取了一个非常愚蠢又毫无效果的方式:经常说多尔衮的坏话。

  这就像两个小孩子打架,其中一个小孩子没打得过,然后这个小孩对着那个战胜自己的小孩子说,你是个###,二百五,残废什么的。肯定不会起到其他作用只会招到第二次痛打。

  豪格就是那个被打败的小孩子,他也没当上摄政王,于是业余时间就比较多,业余时间比较多,他就有时间和手下喝喝酒,打打牌,聊聊天,聊天的时候就说说多尔衮这个人不是什么有福气的人,是个短命鬼之类的花(“睿亲王素善病,岂能终摄政之事”,“睿亲王非有福之人,乃有疾之人,其寿几何而能终其事乎”),又四处扬言:“我(豪格)岂不能手裂若辈之颈而杀之乎?”(你要杀多尔衮,你悄悄杀呗,你干嘛搞得唯恐天下人不知涅?)

  其实也就是过过嘴瘾,连恐吓都算不上。

  所以说豪格在政治上实在是比较幼稚的一个人,嘴瘾也是要分时候和对象的。他说者无心,不过有些人听者有意。

  自古以来汉族就不缺少打小报告的人,少数民族也是如此。豪格是正蓝旗的旗主,豪格正蓝旗手下有个将领(满洲说法是固山额真)叫做何洛会,这个人正是个比较猥琐的人,鉴于多尔衮权力比较大,他自然比较想投靠多尔衮,于是豪格的这些背后过过嘴瘾的东西都成了何洛会的投名状。

  本文由小说“”阅读。
关闭